新聞詳情

建筑行業的變革

發表時間:2021-09-23 08:51
一、傳統的施工行業長什么樣?
施工總承包一直是建筑業行業的主流,也一直占了建筑業產值的大頭。我們一直熟悉的施工現場是:
建設單位檢查工地,設計單位神龍見首不見尾,監理在找個茬喝個茶,施工單位在組織人馬組織材料催現場的包工頭,現場的包工頭在催混凝土、催材料。
占建筑行業人數的80%的農民工,在現場頂著太陽綁鋼筋支模板打混凝土。
占建筑行業人數的10%的技術人員現場管理人員,在有限的施工現場躲太陽。
占建筑行業人數的5%的其他管理人員,除了分一些去工作,更多的在摸魚。
占建筑行業人數2%的工頭,在組織工地,在找下一個工地,在算賬,在找人。
還有2%的邊緣人員,物料設備供應商、掮客、經營項目。
還有1%的精英:有企業的高管、行業的政策推動者、頂層設計人員。
這是多少年來一直的建筑施工行業。
二、然而,建筑行業變化很快
新基建、PPP,EPC、全過程、BIM、互聯網+,這些新事物,或者商業模式和建筑不搭邊的商業,涌入建筑行業。少數傳統建筑企業積極擁抱,有的浴火而生,有的渣都沒剩。多數傳統建筑企業消極對付,期望抱成守舊,撥云見日,然而日薄西山。一輪一輪的建筑業改革浪潮,像是在洗牌,央企分出了頭尾,私企優勝劣汰。
三、好多人還沒看到變化
到了工地,看到的還是那群臉色黝黑、工裝膠鞋的黑壯漢子;躲著太陽打游戲的技術人員管理人員;很多小領導還在摸魚;包工頭還打打著電話招人、談工地;供應商還在領導辦公室。精英們還在忙。
四、實際上變了很多
同樣的工地,設備更加先進和復雜,那群黑壯漢子少了很多;
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,很多不是總承包單位的“正式工”;
摸魚派分了兩極:有的不摸魚了,是因為他們是和工地收益相關的實際承包人;有的摸魚時間更長的,因為他們在充當“角色人”,人在就行,管理費固定比例抽,干多干少一個樣;
多數的工頭,還是黑壯漢子的工頭,在找工地,在找人;少數的工頭,轉行做了工程的掮客;開了老家的農家樂做了山頭的農場主;開了酒店做了房東。
這些邊緣人員,做了更多的邊緣業務。
那些精英,跟隨著政策在共克時艱,也在乘風破浪。
五、這一輪的變革:資質、承包模式、組織,對傳統建筑企業生產經營模式的沖擊更為直接,更加猛烈。
沒有建筑業企業資質的商貿公司、或者是律師事務所做了工程總承包的牽頭人。一個橋墩的活,需要兩三個拿營業執照的班組拼在一起去干,要分別計價。設計單位站在了施工單位的隊伍里,和付錢的業主去吵吵。
合作是常態,合作方是地方大能,也可能是投資人、銀行,也會是合作更加緊密的常規供應商、勞務,沒有合作沒有生存。
變化是永恒的,守著陳舊的套路只會被潮流埋葬,或者被后浪拍死在沙灘上。


地址: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車公廟泰然九路海松大廈A座二樓
電話:0755-29555557
傳真:0755-27616606
三圖官方公眾號